前四期我們了解了世界礦用車產業和我國礦用車產業發展史,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,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,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提升,產品載重噸位相應越來越大,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:產品噸位的大小代表著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。那么,時至今日,能夠入圍“全球十大礦車排行榜”的產品到底有哪些呢?一睹為快吧。
(說明:①為避免與美制單位混淆,易于理解,以下所述“噸”都為“公噸”;②“十大礦車”相關信息均來自于企業官網和媒體公開報道,如有遺漏,還望諒解;③尚在研制中、未下線及已退出產品不列入評選范圍。)
第一名:別拉斯75710(載重450噸)
別拉斯75710額定載重達450噸,是全球當之無愧的“礦車霸王”。該車裝配兩臺MTU發動機、西門子驅動系統、8條輪胎,額定功率3430kw,最大行駛速度60km/h。該車目前正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運行。
第二名:徐工集團DE400(載重400噸)
徐工DE400額定載重400噸,裝配兩臺MTU發動機,額定功率2720kw,最大行駛速度:50km/h。
第三名:卡特彼勒797F等(載重363噸)
2012年以前,載重363噸曾經一度是全球最大礦車噸位。這一噸位領域可謂群英薈萃,除了卡特彼勒797F,還有別拉斯75603、利勃海爾T284、尤尼特瑞格MT6300、航天重工HT3363、中冶京誠HMTK600B等一群“小伙伴”們。
第四名:北方股份NTE360等(載重326噸)
載重326噸領域礦車除了北方股份NTE360以外,還有小松960E,以及尤尼特瑞格MT5500,當年都曾叱咤風云。
第五名:卡特彼勒795F(載重313噸)
找遍313噸的“小伙伴”,貌似只有卡特795F在這一噸位一枝獨秀,報道稱該車是卡特2008年推出的首臺交流傳動礦用車。在此之前,卡特一直堅持采用機械傳動驅動方式。
第六名:湘電重裝SF35100等(載重300噸)
北方股份2014年推出的NTE330為全球電動輪家族又添了一位“新成員”。在此之前,湘電重裝也推出了載重300噸的SF35100。兩家企業共同填補了全球電動輪在300噸級領域的空白。
第七名:日立EH5000等(載重290噸)
載重290噸級也是國際市場較為主流的一個噸位,涉及的產品包括日立EH5000、小松930E、利勃海爾TI274和尤尼特瑞格MT5300D。關于MT5300D,可能大家比較好奇。事情是這樣的:卡特收購比塞洛斯后,啟用了尤尼特瑞格品牌,并將卡特技術應用到MT系列產品上,開發了新的載重290噸的MT5300D。
第八名:小松860E(載重254噸)
860E是小松2008年開發的電動輪,254噸的載重似乎有點非主流,不過據說銷量還不錯。
第九名:北方股份NTE260等(載重236噸)
NTE260是北方股份推出的首臺自主品牌電動輪礦用車,該噸位的另一位佼佼者是別拉斯75310。別拉斯在236噸礦車領域傾注了很大的精力,75310是目前的最新升級車型。
第十名:三一SET230等(載重230噸)
2012年,三一和湘電紛紛推出了230噸級電動輪,分別是:三一SET230、湘電SF33901。于是,230噸成為了入榜本期“全球十大礦車排行榜”的入門級噸位。
從前幾期的介紹中,我們了解到,上世紀30至40年代開始出現20噸級左右礦用車,70至80年代噸位上升至100噸左右,而如今450噸級的礦用車也已經出現。有專家甚至預言,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,未來600噸、800噸,乃至1000噸的礦用車都會誕生。科技的發展早就超出了人類的想象,因此我們也絕對不否認這種可能性。只是超級噸位礦車要想實現經濟運行,就必須匹配超級噸位電鏟等相關配套設施設備,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化工程,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。甚至我們還可以大膽地猜測一下,礦用車的主要功能是短距離的礦石運輸,如果將來有一種設備,或者一種新的生產方式,取代了其功能,那么,礦用車是否就要退出歷史舞臺?當然,就目前來看,還不具備任何條件和可能性。